國有資產管理與一般資產管理的異同
資產一般是指各類經濟社會主體擁有或控制的,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,包括各種財產、債權和其他權利。就具體用途而言,資產可分為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。
經營性資產是指投入生產經營過程,能為企業和個人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。非經營性資產是指為政府或非營利組織占有,用于為社會提供行政管理、教育、文化、科技、衛生等社會公共服務的經濟資源。國有資產與一般資產的區別,實際上就是所有權主體不同而已,因而兩者在管理上既有相同點,又有不同點。
1、國有資產管理與一般資產管理的相同點
資產作為一種經濟資源,能夠在未來帶來收益或者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,在管理過程中必然要求達到以下目標:
(1)資產價值上的保值、增值。在信用貨幣條件下保證資產的價值不受損失,盡可能實現價值的增值,以維護所有者的合法權益。
(2)在實物形態上資產的安全性、完整性。防止出現資產意外被盜、丟失、損失等,以保障其使用價值。
(3)資產收益的最大化,或者效用的最大化。對在生產經營領域的資產,要求為所有者提供更多的利潤收入;對在非生產經營領域的資產,要求在單位時間內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。
2、國有資產管理與一般資產管理的不同點
由于受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制約,國有資產管理既有一般資產管理的部分特征,又有其特殊性。
(1)國有資產權益代表了社會公共利益。由于國有資產是政府代表社會所有成員擁有其所有權,因而是社會公共利益的體現,國有資產管理的出發點就是如何維護公共利益。其與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一般資產管理之間存在根本區別。
(2)執行政府經濟社會政策。國有資產由政府代表全民擁有其產權,而政府各項政策也是為公共利益服務的,因而國有資產管理就有執行政府政策、充當政策工具的義務。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因執行政府政策而發生虧損時,政府應給予財政補貼。
(3)國有資產存在的主要領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領域。非國有資產可根據企業個人生產經營的需要,自由出入于國家法律制度允許的任何行業和領域,而國有資產由于其特殊地位和管理要求,主要存在于關系國家政治、經濟及國防安全的領域。
(4)國有資產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經濟基石。作為公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,國有資產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壯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